打通城市發展“堵點” 還路于民還綠于城
延吉新聞網5月22日訊(記者 金洪石)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、州關于城市圍擋專項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,切實解決“圍而不建”“圍大建小”“久圍不拆”等城市管理頑疾,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持續發力,以“還路于民、還綠于城、還利于商”為工作導向,全力推進城市圍擋專項治理行動,著力打造更加通暢、有序、宜居的城市環境。
近期,延吉市城管局對主城區圍擋情況進行了全面、細致地排查梳理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各類圍擋136處、約4800塊,圈占面積約134萬平方米。這些圍擋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交通通行、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,被形象地稱為阻礙城市發展的“絆腳石”。
在整治過程中,城管部門堅持“能拆則拆、能退則退、能透則透、能用則用、先易后難”的總體思路,實施“拆、退、透、用、留”五項治理策略。針對“圍而不建”以及超期占用道路、綠地等違規行為的圍擋,依法予以拆除,并同步修復路面、清理場地,保障市民通行順暢。對于閑置地塊和未動工的開發區域,統一更換為透明式圍欄,并結合地塊性質靈活改造為臨時停車場、口袋公園或便民市場,不僅實現“透”與“用”的雙重功能,也有效提升了城市空間利用效率和市容整體美感。
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城市秩序的影響,延吉市推行“開挖一段、施工一段、修復一段、開放一段”的滾動施工模式,實現建設與交通、市容的協調并進。對商戶裝修等臨時性占道圍擋,城管部門則嚴格按照“最小面積、最短時限、最優位置、最小影響”的標準進行審批,且明確規定完工后24小時內必須拆除完畢,確保還道于民。
同時,延吉市還著力提升圍擋的視覺效果和安全標準,推廣差異化設計與統一色調相結合的美觀型圍擋設置方式。對老舊破損、污損嚴重、影響觀瞻的圍擋,實施定期維護和及時更換,確保安全、整潔、美觀的城市形象。
目前,整治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:成功拆除違規遮丑圍擋3處,155塊圍擋被依法清理,拆除面積達3255平方米,釋放土地面積達13000平方米,有效還綠于城、還路于民,進一步激發了城市公共空間活力。
通過這一系列精準、務實、高效的治理措施,延吉市正穩步推進城市空間重塑和精細化管理,不斷提升城市宜居品質,為市民打造暢通、整潔、美麗、和諧的城市環境。
下一步,延吉市城管局將持續加大治理力度,建立專項整治督導機制和定期通報制度,強化屬地管理責任,實行重點區域“包保督辦”制度;同步健全日常巡查機制和全流程監管體系,對圍擋審批、建設、使用及拆除全過程實施動態管理,推動圍擋治理從專項整治向規范化、長效化轉變。
(本組圖片 本網記者 金洪石 攝)
初審:金洪石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
近期,延吉市城管局對主城區圍擋情況進行了全面、細致地排查梳理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各類圍擋136處、約4800塊,圈占面積約134萬平方米。這些圍擋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交通通行、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,被形象地稱為阻礙城市發展的“絆腳石”。


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城市秩序的影響,延吉市推行“開挖一段、施工一段、修復一段、開放一段”的滾動施工模式,實現建設與交通、市容的協調并進。對商戶裝修等臨時性占道圍擋,城管部門則嚴格按照“最小面積、最短時限、最優位置、最小影響”的標準進行審批,且明確規定完工后24小時內必須拆除完畢,確保還道于民。
同時,延吉市還著力提升圍擋的視覺效果和安全標準,推廣差異化設計與統一色調相結合的美觀型圍擋設置方式。對老舊破損、污損嚴重、影響觀瞻的圍擋,實施定期維護和及時更換,確保安全、整潔、美觀的城市形象。
目前,整治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:成功拆除違規遮丑圍擋3處,155塊圍擋被依法清理,拆除面積達3255平方米,釋放土地面積達13000平方米,有效還綠于城、還路于民,進一步激發了城市公共空間活力。
通過這一系列精準、務實、高效的治理措施,延吉市正穩步推進城市空間重塑和精細化管理,不斷提升城市宜居品質,為市民打造暢通、整潔、美麗、和諧的城市環境。
下一步,延吉市城管局將持續加大治理力度,建立專項整治督導機制和定期通報制度,強化屬地管理責任,實行重點區域“包保督辦”制度;同步健全日常巡查機制和全流程監管體系,對圍擋審批、建設、使用及拆除全過程實施動態管理,推動圍擋治理從專項整治向規范化、長效化轉變。
(本組圖片 本網記者 金洪石 攝)
初審:金洪石
復審:李軍廣
終審:王春榮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